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资深景观设计师李军谈园林敎育与园林设计

   发布日期:2011-10-15    
核心提示:中国风景园林网访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规划事业部主任、资深景观设计师李军先生。 北京新纪元景观规划事业部主任
 ——中国风景园林网访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规划事业部主任、资深景观设计师李军先生。
 
 
北京新纪元景观规划事业部主任、资深景观设计师李军
 

  一、园林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仲夏的一个上午,记者如约来到了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规划事业部所在的办公大厦。办公室的设计人员们正在绘制园林景观设计图,一片紧张繁忙情景。李军主任的办公室堆放着许多设计图纸,为了不影响设计人员的工作,也为了谈话有个好环境、好气氛,李军主任请我一起去了位于办公大厦一层的一间咖啡厅。

  在靠窗的一个座位上入座后,采访就开始了。

  “昨晚,您参加了中国风景园林网第四次会员活动日--”探讨青年风景园林师成长之路“沙龙,表现出对中国园林新一代大学生成长的关心、对大学教育的担忧,您能具体谈谈对园林教育认识和意见吗?”记者问道。

  “我确实对中国园林的大学教育、大学生成长十分关注。昨晚虽然我还有一些急等着审阅的设计图未看完,但我还是将审图工作让位于中国风景园林网组办的这个沙龙。参加完沙龙后,我赶回设计室加班至后半夜才将设计图审完。”李军回答道:“我本人不是园林专业科班出身。虽然有十年的建筑项目管理经验与十年的园林设计经验,但在园林植物高水平的应用配置上,与学园林设计专业的设计高手相比,有时会感到缺少具有'隨心所欲、游刃有余'的感受。我是学习艺术设计的,对园林从空间氛围、艺术品位与人文内涵的理解却有着很深的造旨,对于如何使园林的整体布局更加和谐,元素的选择与细节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是胜过了园林设计专业出身的设计师的。”

  “中国园林高等敎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李军继续道:“目前大学课程的架构设置存在问题。就以同一个园林专业来说,从园林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对园林植物的认知和特点、习性了解上占有明显的优势;从建筑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对园林建筑规划、结构空间、园林用材、立体感上具有特殊的优势;而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则在美学、美感、色彩、色彩搭配、艺术性、小尺度与设计概念的图面表达、与文化艺术的紧密联系性上都独具优势。三个院校各有优势、各有特点。

  当学生从三类不同大学中的园林专业毕业、走上园林设计师工作岗位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他们在实际进行园林设计时,许多知识还要从头学起,许多专业技术还要用很多时间、精力进行补课。由于在工作岗位上本来就任务重、时间紧,因此给再学习带来巨大压力。但就是通过在设计岗位上的再学习与园林设计上的不断实践,所乏缺的专业知识也不是轻易就能弥补上的。这有时能成为这位园林设计师设计上的软肋,甚至成为一生的遗憾。这种设计师本人的欠缺与遗憾将会带到他所设计的园林作品中去,成为社会与大众的欠缺与遗憾。”

  “这确实是中国高等园林敎育中存在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重要的问题。”记者十分认同这一观点。

  李军继续道:“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有经济实力在公园景区、街头广场、道路两旁、住宅小区与各事业机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矿企业、军区大院中建设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就是在这一历史性大环境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二十年前,美术院校、师范类院校只是让学生学美术,将来再去对他的学生敎美术。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学油画、国画,毕业后一般都去从事专业美术绘画。工艺美术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陶瓷、花布、轻工业品包装、广告美术设计等,根本沒有一所美术院校开设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建筑院校中也极少有学校开设园林景观专业与艺术课程。而园林院校虽然是开设了园林专业,但那是水平、层次相对较低的居民小区园林绿化,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景观、大园林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中国的高等园林设计专业不仅存在三类院校在教学课程总架构上的不统一,而且总体来说起步较晚,可以说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园林景观事业的大发展而讯速发展起来的。”

  “发展起步晩这是历史造成的,是客观因素。那么是否有一些能够靠我们今天的主观努力能够克服与解决的呢?”记者进而问道。

  “应该说有,但真正解决也很难。”李军回答着继续道:“其一,以建筑院校为例,建筑类院校自然以建筑为主,若从美术院校调入一位教师,一般不能成为该校的主流、主体教师,那么在评职称、调工资以及其他待遇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很不利于专业人才在院校之间横向调动。其二,总体上,目前大学中缺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杂家。以园林设计专业来说,缺少既精通园林植物,又精通建筑设计,还精通艺术美学的三通敎师。其三,大学中存在教师间的门派之争。门派既有学术上独树一旗的优势,也存在互不交流、不能取长补短的劣势。这些是人为可以解决的,也是有待解决的一些现实问题。”

 
 某工业遗产花园概念性草稿
 
 
 某公共绿地概念性草稿
二、缩小大学毕业生与实际工作需求间的差距

  记者问道:“许多行业的人都有同感:刚毕业的大学生从步入工作岗位到真正能挑起担子胜任这个岗位,一般需年,您怎样看待这种情况?”

  “我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从步入工作岗位到真正能挑起担子,并圆满地完这个岗位上的职责,一般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李军继续道:“这是由于在大学教育中,课程设置'广而无要点,泛而不深入'所造成的。比如说,我教一个学生怎样做凳子,那么我就教他怎样认识木材的特性、什么样的木头适合做木凳,木头的纹理特点,凳子怎样设计、什么样的尺度是怎样满足什么样的使用者、木头怎样下锯、怎样刨平木板、怎样做凳子,最后又怎样做饰面处理、甚至包装运输。学生学习后,从此可以独立完成制作凳子。然而今天的大学是从中国古代的凳子讲到国外古代的凳子,再将到近代、现代凳子,面讲得非常广,但最后仍然未真正教会学生熟练掌握怎样自己设计并制做一个凳子。任何一个事物在其历史发展中都会有几个重要的进程节点。最简单的四条腿的普通凳子是古今中外、千百种各种形态、各种式样、各种功能凳子上的一个重要发展节点,抓住这个重要节点深入的讲、深入的敎,讲一点,就一定要让学生真正懂一点;敎一点,就一定要让学生真正会一点,只有让学生完全、彻底掌握了这一点,使这一点真正成为自己的本事,才能在走向社会后,在实际工作中随时随地将这一本事得心应手的应用出来。”

  李军继续着:“而我们的教学课程面虽然很广却缺少对一些重要节点上的详细介绍。例如,在企业经济上涉及知识面很多,但我们只要抓住园林设计成本核算这个节点,详细讲述,让学生在市场经济中在进行园林设计时有成本意识,会进行成本核算就夠用了,不必对经济知识讲得很多很泛。在传授知识时一定要抓住节点,联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需要,深入地敎。否则虽然课程设置了许多,在哪一方面都知道一些,但哪一方面都未学深;到了真的使用时,就会感到离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相差很大。这就造成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不能马上进入实际工作状态,许多工作都需要有人带、有人敎,许多本该在学校中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在实践中再学习。

  这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应该是一专多能、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应该掌握,特别是要了解园林设计院、研究所、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市场业务、市场竞争、市场经济、工程技术、材料、成本核算也应该有所认识与了解。只有这样,在敎学中才能更贴近现实,所培养的学生才能更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也才能缩短从走出校门到独立胜任岗位工作的时间。”

  “您认为从什么院校毕业与学生的成就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记者问道。

  李军先生思考片刻后回答道:“我认为应该是因人而异,并不绝对。总的来说是'英雄不论出处'或者说是'时势造英雄'。一位著名的大学校长有句名言:“当一位大学生毕业,拿到毕业文凭时,他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已有50%老化了。”这说明,既便这位学生毕业于名牌大学,当他走出大学校门时,也只有一半知识能在岗位上应用,其它新知识都要在工作实践中自己再学习。自己学习的能力在走上社会后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我对大学生从哪个大学毕业与大学生才能之间关系的观点是,一位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之内可以将自己毕业于某所名牌大学挂在嘴上,因为此时这位学生还沒有实际工作的资本与成绩。但三年之后,就应该以自己的工作业绩为荣,而不是再以仅仅是毕业于哪所大学为耀。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有多大,是否能成为优秀人才或是杰出人才,与从哪所大学毕业在一般情况下有'一定'关系,但并无绝对的必然关系。在工作实践中的自我学习、自我磨练、自我提高往往会更加重要。今天谈论大学敎育,就是希望将这有'一定'关系的'一定',提高到有'很大'关系。若有'很大'关系,那么各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从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就会显露出优劣的巨大差异。“李军先生说道。

  “希望在今后能夠见到许多步入工作岗位就能基本上胜任本职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缩短在工作岗位上需要三至五年学习、磨练、适应的过渡期,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越多,用人单位就越欢迎,那么这样的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就会越大、赞誉度也就会越高。”记者说道。

三、园林设计毕业生,不仅要成为优秀设计师,还应成为官员、工程甲方、记者、理论评论家

  “您认为让中国的园林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除了大学中培养优秀的园林设计师外,还需做其它哪些方面的努力?”记者问道。

  李军先生回答道:“在深圳大学一次论坛会上,一位专家语出惊人的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从园林院校毕业学园林设计的大学生,走向社会不一定全要从事园林设计师的工作,可以当政府官员、房地产商、园林工程甲方、工程监理、园林景规美学艺术理论研究学者、评论家、媒体记者等。初一听,学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很难接受,我们学的就是园林设计,我们毕业后不搞园林设计岂不是学非所用了吗!但冷静下来仔细一想,我感到此话还真很有道理。当然我在此要做一个修正,相当一部分学习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是应该去搞园林设计,而其中一部分在才气、天赋与性趣爱好上都并不适合园林设计的毕业生,就完全应该考虑从事与园林设计有关,但又不是园林设计师的职业。这样做对其个人、对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为什么有好处,请您解释一下。”记者说道。

  “我给您举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实例。”李军继续道:“我有一位围棋棋友,在大学里是学习建筑的,但我一直都认为:在学建筑专业的设计师中,他是最具艺术气质和美学修养的,在此基础上,他对建筑的关联领域:园林、艺术、美学也很有研究。我们不仅在一起切磋围棋,还经常谈论园林美学与造景艺术。他本人是一家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该公司正好要建设园林,他从自己对园林艺术的深刻认识上,很快就理解并懂得了设计方的构思理念与设计手法,并从专业角度对我们的设计作出阐述。有了这样一位懂建筑、懂园林、懂美学艺术的副总经理,该公司董事长很快就认可了我们的设计。由此,我想到:若是有懂园林、懂建筑、懂美学艺术的园林专业人士担任主管城市与园林建设工作的副市长、主管局长,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园林工程甲方,工程监理,那么园林设计师的一些优秀设计就更易被釆纳、接受。如果设计师在其设计中有十项有水平、有创意的设计,不懂园林、建筑、美学艺术的副市长、主管局长,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园林工程甲方、工程监理只能理解、接受四项,而懂园林、建筑、美学艺术的上述人士就可能理解、接受八项。若媒体的记者、园林艺术研究者、评论者中也有人是园林设计专业出身,那么他们可以其专业目光对优秀的园林作品给予大量的舆论导向,反复、长期的对某一种正确、优秀的园林设计予以舆论支持,那么就能形成一种很強的舆论导向。优秀的园林设计一旦有了官员、甲方的认可,便可很快投入建设;优秀的园林设计有媒体、评论专家予以肯定并宣传,那么这必将影响并带动起社会各阶层对优秀园林设计的认同与喜爱。更多的优秀园林设计作品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与欣赏,那么中国的园林事业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这将对园林事业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因此,学园林设计的学生,除了大部分人要成为优秀的园林设计师外,还应有一部分人成为官员、工程甲方、工程监理、记者、理论评论家,这对中国园林事业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四、重视基础与创新,走自己的路

  “中国这些年园林事业发展很快,新建园林多,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真正能传承下来的精品却并不多,整个行业还很浮躁。您怎样认为?”记者问道。

  “我同意这个观点。这十年园林事业发展很快,在快速发展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反思、去研究、去总结。只有总结过去的十年,那么今后的十年才能发展得更好。”李军先生用手指着窗外继续道:“就拿这园林旁的路缘石和铺装来说,发展了这么多年,园林绿地、人行便道与马路相交的路缘石,这么一个最基础的建材构件,长期以来用水泥制作十分容易损坏,而现在一些地方釆用了花岗岩,体量大大扩大。这样大规模使用,一方面开山挖石会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另一方面造价昂贵,増加园林建设成本。并沒有人静下心来,从基础材料着手研究,制作出环保、结实、耐用、价廉的路缘石。就是这类基础研究在许多方面无人去做,也无人去进行创新。”

  “我在釆访北京林大两位留美回国的博士生导师、女敎授时,就发现园林基础研究工作正受到研究经费的影响。”记者继续道:“从学校与国家有关科研发展部门审请到的科研经费是不够用的。为了获得基础工作更多的研究经费,一般釆取为企业做一些能见到实效的新产品开发研究工作,从中获得利润后再来补贴基础研究的科研经费。”

  “我虽然沒有能力与条件进行基础研究,但我在所设计的园林的基础用材上也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创新。”李军先生继续道:“我们承接的内蒙某个生态公园设计中,我们在整座山上设计了一个螺旋形上升的盘山路,路的一侧还设计了围墙,十分新颖别致。在围墙的用材上,我经过研究,创新釆用了全新建材,一种是利用该市拆迁旧水泥建筑的不规则大小水泥块,稍经加工,染上色彩,用在围墙上效果很好。另一种是筛沙后剩下的河石。将这两种废物再利用起来,不仅节约了大量造园费用,其艺术效果也很好,达到了粗犷与野性美的效果,而这一效果正与该公园的总体风格相吻合。”

  “那么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记者问道。

  李军先生回答道:“关于景观园林的设计理念,也是一个慢慢思索和不断扬弃的过程,笼统一点说:就是以现代设计观念和技术为主,同时融入、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髄与本土文化元素。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髄必须在设计中进行现代性的转换,仅仅是符号性的堆砌,不能创造出好的设计,也同样不能对优秀的文化进行传承。当然,如何做到这一点,又是另外一个大题目。设计的可实施性,也是必须考虑的,这包括总体的规划、元素的选择、细节的设计、甚至后期的维护和使用,都应当是我们设计师要考虑的。设计应该主动为业主考虑着想,在不降低园林艺术水平与质量的前题下,重视基础建材的研究与创新,尽可能为甲方节省投资。从经济角度,要尽可能的采用适宜的技术。从使用者角度而言,多考虑弱势群体的使用,真正作到”以人为本“,从文化的角度,多思考一点我们本土的、优秀的、具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

  “这一设计理念是否也会在您设计的其它园林项目上得到体现?”记者问道。

  “是的。”李军先生回答后继续道:“在北京的中体奥林匹克花园、天津的万通华府、南京的软件园以及现在正在进行中的星光宝徕花园等园林工程都体现了这一设计理念。现在正在集中精力投入聊城的高档住宅园林设计之中,聊城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因此我在构思、设计中将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把优秀的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特征提炼出来,融入到设计中,把这一点方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既要体现山东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人民追求现代、和谐、舒适都市生活的特点,又要将山东历史文化中的精髓延续下来,两者要相互融合、恰到好处。同时还希望在更多的细部设计中体现艺术的美感和文化品位。”

  “您现在正当年,需要您设计的园林工程一个接一个,时代为这一代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应该说能赶上这样的大发展、大建设的好年代,你们这些成熟的、有丰富经验的中年设计师是最有用武之地的、也是最幸运的,当然身上的责任与使命也最大、担子也最重。相信您只要在设计中重视在基础用材上独树一帜,不断研究、不断创新,在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上坚持走具有自己特点、特色的路,那么您与您的团队的发展道路会越走越宽的。”记者诚恳地说道。

  李军主任握着记者的手,真诚地:“非常感谢您今天的釆访,更感谢您对我与我们团队未来发展的看好,我相信我们的园林绿化行业今后一定会走向更大的成功。”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