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大棚葡萄黄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6-05-26    
核心提示: 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 L.)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
    葡萄(学名:Vitis vinifera L.)为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叶卵圆形,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发达,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葡萄为著名水果,生食或制葡萄干,并酿酒,酿酒后的酒脚可提酒食酸,根和藤药用能止呕、安胎。
    近期,部分大棚藤稔葡萄出现黄化现象,笔者经过现场诊断,找出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症状主要表现是幼叶失绿,病株上叶片除叶脉保持绿色外,叶面全面黄化,而这时老叶仍为绿色,几行失绿而其他行不失绿,有的是个别植株失绿,失绿植株叶面呈现象牙黄色,甚至变为褐色形成叶片坏死,而这时花序也变为浅黄色,花蕾脱落,坐果率严重下降。
    二、原因
    1.pH值过高。我国北方土壤pH值都在7.0-8.5之间,是碱性土壤,土壤中铁元素在碱性条件下常转化为根系不能吸收利用的不溶性铁(这时土壤分析并不表现缺铁,但土壤中的铁不能被植物利用)。这主要是由于盐碱土壤中铁的植物有效性非常低,土壤中的铁在一般情况下均会氧化为溶解性极差的氧化铁或沉淀为氢氧化铁,使植物难于吸收利用。因此,生长在盐碱土壤上的许多植物存在着潜在性缺铁,并易发生缺铁失绿症。
    2.品种原因。不同品种对缺铁的敏感性不同,其中以欧美杂交种品种如巨峰、京亚等对铁的缺乏敏感,而藤稔对铁的缺乏最为敏感,最易发生缺铁性黄化。
    3.铁肥利用率低。在北方,土壤中的铁以多种形态存在,稳定性很高的氢氧化铁为其之一,它是一种溶解性极差的化合物,其控制着土壤溶液中铁的浓度,使土壤溶液铁浓度通常低于10-10mo1/L,低于营养液栽培中铁的最低浓度10-8mo1/L的要求水平。因而,土壤有效铁浓度通常低于作物吸铁临界水平,作物难于吸收利用。施入土壤的无机铁肥因氧化作用及土壤碱性作用最终会转化为氢氧化铁,因此,无机铁肥在土壤中的效果很差。
    三、防治
    1.改土。重视葡萄园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和硫酸钾复合肥,深耕改土,防止土壤盐碱化和过分黏重,从而释放出被固定的铁。
    2.施肥。多施入速效性肥料,按葡萄植株大小,在根端附近开沟,深30-40厘米、宽30厘米(一锨宽),将含铁肥的“沃丰源”中微量元素肥1-2公斤与有机肥混合均匀施入混土,埋入沟中,然后灌水。追施腐熟后的入粪尿,人粪尿含丰富的氮(0.5-0.8%)、磷(0.2-0.4%)、钾(0.2-0.3%)等营养物质,不仅能迅速被植物吸收,促进枝叶、果实的生长发育,而且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3.叶面喷肥。喷施0.2%硫酸亚铁溶液,生长前期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为了增强葡萄叶片对铁的吸收,喷施硫酸亚铁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和0.3%尿素液,这对促进叶片对铁的吸收、利用和转绿有良好的作用。注意:叶面喷施铁肥的时间一般选在晴朗无风的下午4点以后,喷施后遇雨应在天晴后再补喷1次。无机铁肥随喷随配,肥液不宜久置,以防止氧化失效。浓度不能超过0.3%,否则会产生肥害,引起焦叶现象。缺铁园有连续性,要连续喷用若干年,直至缺铁症不再发生。
    4.灌根。将葡萄根部扒开,露出几条较粗的根,再把根用小刀割去手指甲大小几块皮,然后涂抹2.5%的硫酸亚铁和饼肥等的发酵液。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