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为人们对商品枸杞子、植物宁夏枸杞、中华枸杞等枸杞属下物种的统称。人们日常食用和药用的枸杞子多为宁夏枸杞的果实“枸杞子”,而且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品种,与琼珍灵芝、长白山人参,东阿阿胶并称为中药四宝。
宁夏枸杞在中国栽培面积最大。宁夏枸杞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而其它地区常见的为中华枸杞及其变种。
如果“枸杞”指的是商品“枸杞子”,则基本是指来源于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如果“枸杞”指的是除西北以外地区的野生枸杞植物,则基本是植物枸杞或者北方枸杞。
枸杞大棚无公害高产栽培1、品种选择
选用大叶枸杞。该品种叶大而绿,呈卵状,叶长约8cm,宽约5cm,无刺,味较淡,抗性强,产量高。
2、整地筑畦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地势高爽的田块,在移栽前20d(天)左右深耕晒垡。耕前每667平方米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kg。移栽前1星期筑畦,筑成畦面宽120cm、畦沟宽30cm、畦高30cm的平畦(1个标准棚4畦),每667平方米撒施复合肥50kg,再铺地膜。为便于水的管理,可在畦中间铺设1根直径为2.5cm的塑料软管滴灌。
3、栽培方式
采用大田直接扦插,大棚设施栽培。南京地区春、秋季均可扦插,春季2月中旬、秋季8月中旬。采集生长强壮的半木质化枝条,剪成12-18cm长的插穗(每根插穗要有4-6个芽),用生根粉液浸泡插穗24h(小时)。按行距30cm、株距25cm扦插,每穴1-2根,密度为7000-8000
株/667平方米。扦插时腋芽向上,不能倒插,入土深度为5-7cm,插后浇透水。
4、田间管理
4.1水肥管理。枸杞扦插后,一般春季10d(天)左右,秋季8d(天)左右开始冒新芽。畦面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新芽的快速生长,干旱或田间湿度过大均不利于插穗的生根和出芽,影响枸杞的产量及品质。扦插后20d(天)左右,每667平方米浇施1次1500kg的稀人畜粪。第1次采收结束后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kg,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到翌年5-6月中旬枸杞剪枝后换地膜前,在行间深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每667平方米施4000kg,加复合肥30kg。
4.2温度管理。枸杞枝条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秋季在霜降前要覆盖大棚。为确保枸杞在元旦、春节正常上市,12月10日前后至2月下旬,大棚内应加盖1层中棚,使棚温保持在15℃以上,同时应根据天气状况及时揭盖棚膜,以确保透光、换气。夏季高温时,棚顶应覆盖遮阳网,并早晚喷水降温保湿,创造适宜的生长小气候,有助于提高枸杞品质。
4.3清园剪枝。枸杞生长期间应注意清除田间杂草。一般每年5-6月枸杞停采越夏,可利用这一时机进行清洁田园,修剪枝叶。其方法:一是结合中耕培土,清理田间枯枝残叶、杂草和老化地膜;二是于6月中旬将离地面12-15cm以上的枝叶全部剪掉。清园剪枝后应深施肥料,覆盖新地膜。
4.4病虫害防治。枸杞抗病性强,病害较轻。虫害主要有蚜虫和夜蛾类。蚜虫可选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g兑水喷雾防治;夜蛾类可在幼虫2龄前选用BT500倍药液喷雾防治。
5、采收
菜用枸杞1次扦插,可多次采收。扦插后至第1次采收,间隔期为春季50d(天),秋季40d(天),以后每10d(天)左右采收1次。通常冬季每隔15d(天)左右采收1次,夏季7d(天)左右采收1次。采收标准:嫩梢长8-12cm。采收方法:早晚用手摘或用快刀割。5-6月份为夏菜上市旺季,枸杞价格相对偏低,可暂停采收。一般枸杞每667平方米全年产量可达2500-30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