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适宜种植环境。据调查,阳荷姜喜肥沃、疏松、湿润、凉爽环境,较耐阴,不耐高温与强光。因而大面积种植阳荷姜,最好选择降雨充沛、云雾较多、夏季凉爽、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二高山地区。低山规模化种植阳荷姜,必须与树木或高杆作物套种,否则不易成功。
2、施足底肥、重施农家肥。阳荷姜一年种植、多年受益,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足施底肥,并根据阳荷姜生长需求重施农家肥。一般每亩底施土杂肥或厩肥 4000—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或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底肥以开沟深施为佳,坪地也可均匀撒施后深翻。山区坡地最好沿水平线开宽60—80厘米、深40—50厘米的沟槽,将底肥铺于沟槽内,然后在回填表土,移栽阳荷姜。
3、分蔸养殖、合理密植。阳荷姜主要采用分蔸养殖。分蔸时注意每蔸必须带2—3个完整芽苞。移栽可在秋季9—10月或春季3—4月进行,采取大小行定植,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与株距30厘米,亩栽3300蔸左右。
4、栽后管理与采收。阳荷姜定植后,应浇足定根水。低山夏季温度高、光照强,定植第一年必须考虑适当遮阴。移栽成活后,每年春季出苗后,结合中耕除草追一次稀粪水提苗,促苗生长健壮、一致。每年芽苞出土前须重施一次催“芽”肥,促芽苞肥大,提高品质与产量。越冬前再结合深翻亩施2000—3000公斤农家肥,50公斤复合肥(或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10公斤),保证植株安全越冬,并提高来年产量。
阳荷姜采收,应在芽苞出土后未开花前将其掰下。采收过早虽品质好但产量低,采收过迟纤维变粗、品种变劣。一般每亩可收嫩芽苞1000—1500公斤,我县每公斤市场价2—3元,亩产值 3000元左右。由于阳荷姜种植一年可连续收获多年,因而除第一年投入较大外,以后每年投入较低,效益相当可观。
阳荷姜连续采收3—4年后,应挖出部分种蔸适当分蔸,一方面防止因密度过大导致败蔸,一方面可以利用挖出的种蔸扩大面积。
值得注意的是,阳荷姜在零星栽培时病虫害较少,但在大面积连片种植时,连作几年后病害明显加重。因此,发现植株叶片非正常死亡后,应立即用托布津、敌克松、移栽灵等杀菌剂灌根,同时叶面喷施“绿乳铜”予以防护。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