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枇杷采后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6-05-31    
核心提示: 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拉丁文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
    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拉丁文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其花可入药。树高3~5米,叶子大而长,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状如琵琶。别名又叫芦橘、芦枝、金丸、炎果、焦子。枇杷与大部分果树不同,在秋天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天至初夏成熟,比其它水果都早,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枇杷的花为白色或淡黄色,有五块花瓣,直径约2厘米,以五至十朵成一束,可以作为蜜源作物。


 
    枇杷由于果皮较薄,果肉柔嫩多汁,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容易产生裂果与萎蔫、日灼等生理性病害,部分果园受害果率达50%左右,严重影响了枇杷的食用价值和商品率。当前大多数枇杷已采果完毕,除加强肥水管理外,病虫害防治也是保证果树后期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的重要前提。枇杷采果后的病虫害主要有叶斑病、梨木虱、螨类、蚜虫等,结合近期天气情况,现将此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近期病虫害发生情况
    1、枇杷叶斑病:主要表现为灰斑、斑点、角斑、轮纹几种症状,在夏秋多雨季节发生严重。该病不仅为害叶片,使叶片变黄、变枯、穿孔脱落外,还影响新梢生长,从而最终影响光合作用。一般4-9月发生较重。近期调查,少数管理差的果园病害十分严重,50%的叶片已经脱落。后期出现高温多雨天气则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因此对叶斑病的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2、梨木虱:木虱近年来在我区枇杷上发生普遍,一年发生多代,在干旱季节发生较重。采果后其为害部位主要集中在叶柄基部的夹缝中,且要分泌粘液,抗雨水冲刷力强。去年夏秋时节梨木虱在枇杷上偏重发生,积累了大量虫源;今年受暖冬天气影响,前期干旱,且近段时间温度较高,有利于木虱的发生,特别是有梨树混作或套作的园区,梨木虱的发生更为严重,受害严重的果园有虫新稍率达80%以上。
    3、枇杷若甲螨:若甲螨主要为害新梢和花穗,是我区枇杷上的常发害螨;近期调查螨量不高,但后期高温、干旱则发生较重。
    4、其它虫害:黄毛虫主要为害新梢和叶片,蚜虫为害新梢,在采果后也应加强防治。
    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农业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切忌过干、过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除落叶,结合施肥,适当翻耕土壤,减少病虫源基数。尽量减少梨树和枇杷树的间作、混作或套作。
    2、物理防治:在田间安装杀虫灯,利用灯光诱杀木虱、黄毛虫等害虫成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
    3、生物控制:当单叶螨量在2头以下时,可利用捕食螨防治各种螨类;同时种草留草,招引天敌,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害能力控制害虫的大发生,如利用七星瓢虫防治蚜虫。
    4、化学防治:抓住关键时期,施用农药进行防治。当平均单叶螨量达3-5头时,施用药剂34%杀螨星2000-2500倍,或2.4%阿维菌素 3000倍等对若甲螨进行防治;防治木虱在低龄幼虫期用药,药剂可选用25%阿克泰8000倍或2.5%木虱净进行防治。防治叶斑病可选用世高、博帮或信生任一种药剂进行防治。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