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原名:红鹤芋(学名:Anthurium andraeanum),天南星科、花烛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为著名的切花。原产南美洲哥伦比亚西南部热带雨林。高40~50cm.无茎。叶鲜绿色,长椭圆状心脏形,长柄四棱形。花茎高出叶面;佛焰苞阔心脏形,表面波状,有各种颜色;肉穗花序黄色,直立。全年开花。品种甚多,如‘密叶花烛’‘白色花烛’和‘红色花烛’等。生长室温20~30℃,10℃停止生长。不耐干燥,要求80%的相对湿度。中型盆花;水养可达半个月,是高档切花。
红掌世界科研已处于较为深入的阶段,其中欧洲水平较高,亚洲次之,非洲较差。荷兰在红掌的系统研究中居于领先地位。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
红掌色彩艳丽、花形独特、花期长,已成为近年来较为热销的中高档花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要使盆栽红掌成为高质量的商品盆花,除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水肥条件外,还需要针对植株个体,做一些更为具体的处理工作。一、调整方向。植物都具有一定的向光生长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红掌植株向光的一面长势相对会好一些,因此容易形成偏头现象,影响观赏效果。故应定期调整植株的方向,一般半个月调整一次,将萌发出新芽、长势较弱的一面转到向阳面,以平衡植株长势,完善株形。
二、去除吸芽。吸芽通常生于植株基部,能萌发生成新的植株。除少数萌蘖能力较弱的红掌品种可以多保留几个吸芽之外,对于大多数红掌品种来说,每个植株上保留一个吸芽即可,如果吸芽数量过多,会导致植株弯茎且开花较小。吸芽在其发生早期去除较好,长大后再去除会损害根茎。去除时应用手掰除,这样去除比较彻底。在植株生长缓慢期和雨季不宜去除吸芽。这是因为红掌在生长缓慢期长势比较弱,抗性差,对病害比较敏感;雨季病原菌又容易从伤口处入侵植株。
三、调整盆距。要想得到良好的株形,就要有合理的盆间距。随着红掌种苗的生长,盆间距要适时加大。通常保持的盆间距标准为叶面互相接触但不交错覆盖。植株矮小,分蘖过多的品种,盆间距适当要小些,以减少分枝,促使其向上生长;分蘖能力不强的品种,盆间距适当要留大一些,这样可以促进分蘖,使株形日趋丰满。
四、剪除花蕾。在植株的营养生长阶段,若同一根系上长出的花蕾过多,应适当剪除,以减少营养消耗。剪除对象为侧枝小叶基部生出的花蕾。
五、剪除老花。已经失去观赏价值的老花对营养的消耗量较大,应及时剪除,以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使其尽快抽出新叶、新花。
六、理顺植株。成品花的花、叶在生长过程中为争夺光照易绕在一起,为避免出现弯茎现象,应及时将叶片、花茎理顺。尽量让花集中在植株中心部位,同时将叶向四周拉展,使株形显得更丰满,更有层次感。
七、植株分级。无论是种苗还是成品花,都应该定期对植株进行分级,根据生长势摆放于不同的种植床上,分别进行养护。对长势较弱的植株要进行特殊管护,改善光照、水肥、温度等栽培条件,促使弱小种苗按时出圃,并使成品花在株形、开花等方面有所改善。
八、补充基质。及时给上盆较浅、根系外露的植株补充基质,使根系和基质充分接触,以便吸收营养和水分,增加植株自行复壮的能力,进而延长花朵寿命,提高花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