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马兰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日期:2016-06-29    
核心提示: 马兰,别名鸡儿肠,是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一种野生植物,多散生于城郊农区隙地荒野,在我国江苏、安徽等地被普遍采集食用。近
    马兰,别名鸡儿肠,是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一种野生植物,多散生于城郊农区隙地荒野,在我国江苏、安徽等地被普遍采集食用。近年来开始进行小面积人工栽培。马兰以嫩茎、嫩叶为食用器官,俗称马兰头,清香可口,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具有清热解毒、消食除湿等药效。清炒、凉拌、做汤均宜。


 
    一、特征特性
    马兰为菊科马兰属多年生宿根性植物,株高30-50厘米,茎直立,紫红色或青绿色,粗0.4厘米。叶倒披针形,互生,叶色深绿,叶长3-10厘米,宽1-5厘米,全缘,无叶柄。头状花序,着生于枝顶,秋季开花。果实为瘦果,褐色,倒卵形。
    马兰适应性强,耐热,耐瘠,耐寒,喜冷凉湿润气候。生长适温15-20℃,可耐-5至-7℃低温。低温时生长缓慢,气温过高,植株纤维多,品质差。栽培中以肥沃壤土为好。
    马兰的主要品种按嫩茎颜色可分为红梗品种和青梗品种。按叶形可分为尖叶品种、板叶品种和碎叶品种。尖叶马兰叶片窄长,早春萌发早,生长快,上市早,但产量一般;板叶品种叶椭圆形,大而厚,萌发略迟于尖叶品种,但产量高,品质好;碎叶品种叶片小,产量低,萌发迟,品质亦较差。 
    二、栽培技术要点 
    1、整地种植。选择富含有机物的田块,耕翻晒(冻)垡,重施有机肥,整地作畦,畦宽1.5-2米,沟深15-20厘米。种植分两种:⑴分株栽种。春、秋季均可进行。4-5月采收结束后将植株连根挖出,剪去地下部多余的老根,将已有根的侧芽连同一段老根切下,按株距25厘米移栽到整好的畦面上,每穴3-4 株,踏紧浇足水,5-7天成活。秋季于8-9月栽种,挖取地下宿根,地上部留10-15厘米,剪去老枝老根,栽于畦面。活棵后及时追肥促发棵。⑵种子直播。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每亩用种量500-750克。撒播或条播。条播行距25厘米,播后轻踏畦面,浇足底水后覆盖地膜。种子萌芽出土后揭掉地膜。
    2、田间管理。⑴肥水管理。栽种活棵后或幼苗2-3片真叶时、每次采收后及扣棚前,每亩施腐熟稀粪水肥750-1000公斤。粪水应顺行间浇施,减少对产品器官的污染。马兰生长期间,应经常保持畦面湿润,尤其秋季分株后,要经常浇水,促进根系生长和早春萌发。雨季及时排涝降渍。⑵中耕除草。植株封行前,经常清除田间杂草,并结合追施肥水,促使植株生长发育。⑶覆盖。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砍去地上部老桩,清洁田园,中耕,施肥,扣棚盖膜。⑷病虫害防治。野生或露地栽培的马兰很少发生病虫害,一般不用药。覆盖栽培时注意防治白粉病,可喷洒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
    3、采收。露地栽培3-4月采收上市,大棚覆盖栽培的,扣棚25-30天,可陆续采收至翌年早春。分批采收,留小收大,用剪刀剪取。一般可收获3-4茬,亩产量750-1000公斤。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