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防治菊花假尾孢褐斑病

   发布日期:2016-08-03    
核心提示: 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
    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防治菊花假尾孢褐斑病
    1、发病症状
    病斑生在叶两面,近圆形,初期边缘不明显,后有时生暗褐色细线圈,常沿叶片边缘着生。叶面病斑初期浅黄色,后期褐色至暗褐色,叶背病斑灰褐色。
    2、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菊生假尾孢。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蔓延。通常多雨或雾大露重的天气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烧毁;清沟排渍,避免偏施氮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100毫升灌根,每7~10天一次,连用二三次;每亩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47~267克,兑水75升,均匀喷洒。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