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桑树膏药病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6-08-13    
核心提示: 桑树一般指桑(荨麻目桑科植物) 桑(学名:Morus alba L.):桑科桑属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
    桑树一般指桑(荨麻目桑科植物)
    桑(学名:Morus alba L.):桑科桑属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能力极强。
 

 
    膏药病是桑树上重要病害,全国种植桑园均可发病,严重影响桑园产量。
    症状:桑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老枝干。常见有灰色膏药病和褐色膏药病两种。多在枝干上形成圆形至不规则形厚膜层,似贴膏药状。前者初为茶色,后逐渐变为鼠灰色至褐黑色,后期发生龟裂。后者呈栗褐色,四周具狭灰白色带,菌丝膜表面为丝绒状。
    病原:灰色膏药病SeptobasidiumbogoriensePat.称茂物隔担耳菌;褐色膏药病病原为Septobasidiumtanakae(Miyabe)Boed.etSteinm.称田中隔担耳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S.bogoriense担子果平伏,棕灰至浅灰色,边缘初近白色,海绵状,其上具直立的菌丝柱,柱粗50-110μm,原担子球形至近球形或卵形,直径8.4-10um,其上生长而扭曲的担子,具3个隔膜,大小25-35×5.3-6(μm)。担孢子腊肠形,无色,光滑,大小14-18×3-4(μm)。除为害桑树外,还可为害茶、核桃等多种果树。
    S.tanakae子实体褐色,组成菌丝的壁较厚,褐色,直径3.5μm。下担子单胞无色,上担子纺锤形,具2-4个隔膜,大小49-65×8-9(μm)。小梗35-63×3.5-4(μm),上生担孢子,担孢子镰刀形,略弯曲,单胞,平滑,大小27-40×4-6(μm),寄主同上。
    发病特点:病菌以菌丝膜在枝干上越冬,翌年5、6月间形成担孢子进行传播,担孢子有时依附于介壳虫虫体传到健枝或健株上为害,土壤湿润、通风透光不良的桑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桑园管理:科学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实时灌溉,低洼潮湿桑园雨后及时排水;适时摘桑,注意修剪病枝残枝,减少发病。
    (3)药剂防治:用刀子或竹片刮除菌丝膜,然后涂抹波美4°-5°石硫合剂或20%石灰乳。.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