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陕西宝鸡诚鑫苗木基地 

主营:红叶樱花,樱花,红叶碧桃,榆叶梅,海棠,油松,白皮松,大叶女贞,红叶李,猕猴...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陕西宝鸡诚鑫苗木基地
  • 联系人:汪先生
  • 电话:13196369162
  • 邮件:1547840310@qq.com
  • 手机:13196369162
  • 传真:微信公共平台:mndh123
站内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新闻中心
陕西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04-28        浏览次数:854        返回列表

一、现状和特点
眉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秦岭北麓,辖8个乡镇,123个村,总人口31万,耕地面积35.2万亩。1978年,眉县经过认真调研和论证,在陕西省率先开始了猕猴桃人工栽培试验,1988年起,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呈现规模、影响同扩大,品质、效益双提升,生产、销售两旺盛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县猕猴桃总面积达到24.5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总产量达到25万吨,实现总产值9亿元,农民人均猕猴桃产业收入达到3400元。先后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无公害生产基地整县环评认证,荣获“全国无公害猕猴桃科技示范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和全省“一县一业”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从总体上看,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一县一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县委、县政府连续三年先后出台了《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决定》、《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确保猕猴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和《加快猕猴桃产业发展争创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每年设立3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扩规模、提品质、抓营销、创品牌”的思路和“政府引导,群众自建,集中连片,板块推进”的原则,强力推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成5个万亩连片产业带、7个5000亩连片基地和47个“一村一品”重点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陕西省的三分之一,猕猴桃种植村达到121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98%,猕猴桃种植农户达到4.28万户,占到全县总农户数的63%,“一县一业”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把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提升品质作为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核心来抓,先后建成了西农大猕猴桃试验站,宝鸡市猕猴桃专家大院、猕猴桃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眉县花粉研究中心等一批技术推广和研发机构,为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引进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建立猕猴桃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1500亩,积极实施“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十百千”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标准建园、测土培肥、果园生草等10项丰产稳产关键技术,积极推广“果、畜、沼”有机循环模式,不断扩大有机果品生产面积。目前,全县猕猴桃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达到4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村8个,红星村等3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生态果园示范村,红星村、第二坡村和金桥合作社获得了西农大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
三是营销体系逐步完善。高度重视销售市场培育和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各类经济实体参与猕猴桃储藏、加工和销售。近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2.8亿元,先后建成猕猴桃加工企业6户、各类贮藏冷库1136座,贮藏能力达到8万多吨;建立果品专业批发市场2个,综合零售市场9处,超市零售点4个;发展各类果品运销商行120多个,贩运经销户900多户,果品经纪人队伍达到3000多人,在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或销售代理。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县共注册猕猴桃专业合作社41个,吸纳社员8000多个,带动农户2.8万户。金桥、齐峰、金色秦川等一批合作社都与农户建立了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先后注册了“太白山”、“宝阳”、乐桃桃”、“众喜”等12个果品商标,其中“乐桃桃”果脯出口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
四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把宣传推介作为扩大眉县优质猕猴桃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陕西日报、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进行合作,对眉县猕猴桃进行系列化宣传,成功举办第一、二届“中国?陕西猕猴桃国际贸易与技术交流会”和首届“中国眉县优质猕猴桃采摘节”,先后在西安、杨凌、北京、台湾等地举办了猕猴桃产品宣传推介会,组织企业和合作社参加泰国及北京、江苏、重庆等地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在全县10个乡镇、90个村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眉县优质猕猴桃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二、问题和不足
尽管眉县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上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与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基地规模小,布局较为分散。全县虽然已经形成了以猕猴桃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但总体上规模仍然偏小,布局较为分散,“空白地”、“插花地”现象依然存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仍占有很大份额。这种“零、散、小”的经营状况,与农业产业化开放性、灵敏性的要求极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优势的发挥和标准化生产的推行。
三是市场化营销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眉县从事猕猴桃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主要是农户、果品批发商与零售个体户,而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不利于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农超对接”正在起步阶段,在大中城市设立的直销点少,市场销售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是产品附加值不高。由于猕猴桃果品加工转化水平不高,眉县猕猴桃年产量25万吨,但每年加工鲜果不足2万吨,严重滞后于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且现有加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品也主要局限于果脯、果干,大多处于初加工阶段,进行果酱、果胶、果酒、果醋等精深加工的较少,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产业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对策和措施
猕猴桃产业是眉县的特色产业和立县产业,事关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必须把壮大猕猴桃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以科技为支撑,瞄准更高目标,着力构建规模化、高效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猕猴桃产业新优势,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新格局,让猕猴桃产业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富民产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
(一)优化品种结构,做强示范基地。
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生产要素整合、加大投入和示范引导,彻底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和生产经营模式,做强做大产业基地,在猕猴桃产业规模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一是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扩大种植规模。按照产业布局规划,积极整合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设建设,实施测土配肥,优化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积极推进猕猴桃产业“入河滩、进山沟、上台塬”,努力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在产业规模上形成比较优势。
二是积极实施优果工程,优化品种结构。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引进推广品质优、效益高、贮藏期长的“海沃德”、“徐香”等优质品种,合理搭配“红阳”等其它特色品种,试验推广新优品种,尽快对“秦美”等落后品种进行嫁接改造,重点发展一批早熟和中熟品种,满足不同季节的市场需求。
三是突出示范引导,努力打造优质猕猴桃示范基地。以标准化生产和“十百千”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猕猴桃丰产稳产关键技术,坚持示范带动、板块推进,全力打造“县有产业区,乡有产业园,村有产业点,组有产业户”的格局。力争到2013年,全县猕猴桃总面积达到30万亩,基本实现全县人均1亩的目标,各类示范园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
(二)突出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水平。
要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高度重视品牌的创立和质量安全,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积极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由普通产品向优质产品转变。
一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以打造全国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抓手,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创建活动,使果农全面掌握关键技术,自觉进行科学种植、规范管理。着力抓好郝口坡村5000亩、青化村3000亩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鼓励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连片发展标准化优质果园,不断提升全县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是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和有机农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支持齐峰、金桥、金色秦川等一批有实力的合作社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加强对果农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支持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不断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全省沼气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广“果畜沼”有机循环模式,跟进技术指导,不断扩大有机果园面积。采取综合施策,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全力抓好猕猴桃膨大剂、保鲜剂“两剂”禁用工作,确保猕猴桃产业安全长远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
要把技术创新与服务作为推动猕猴桃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建立健全推广服务体系,以快的速度,把先进生产管理技术传授给广大果农,提升猕猴桃产业科技含量,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抓好技术创新与引进。一流的产业必须有一流的技术支撑作保障。眉县紧邻杨凌全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要切实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与西农大在科研项目、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多层次合作,深入实施“猕猴桃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不断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生产技术,确保在猕猴桃生产技术上抢占先机。
二是围绕猕猴桃产业,加快建立具有县域特色的农技推广体系。以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为契机,依托猕猴桃专家大院、西农大猕猴桃试验站,猕猴桃良种苗木繁育中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技中心、园艺站等技术研发推广机构,加快建立猕猴桃专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服务单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农户(或基地)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服务网路,积极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或领办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名优品种和高效生产模式,着力构建先进技术从试验场走向田间地头的便捷通道,大力开展猕猴桃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推广与服务,为猕猴桃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四)强化宣传促销,打响著名品牌。
要继续突出宣传促销和市场销售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等先进营销模式,进一步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全面改善重生产、轻促销的经营状况,彻底打通农产品通往市场的后一公里瓶颈制约。
一是继续抓好宣传促销。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站的合作,全方位、立体化、大密度的进行宣传,不断扩大产品影响力。瞄准目标市场,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化营销队伍,赴京、津、沪、深等国内大中城市举办大规模的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销售体系。加强与各大超市和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合作,大力发展“农超对接”,高度重视果品运销企业和销售队伍建设,在国内大中城市增设直销点和销售窗口,进一步提升眉县优质猕猴桃的对外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是切实加大品牌认证力度。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大“三品”认证力度,对已注册的产品商标进行形象设计和宣传“包装”,积极推行农产品标识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消费信誉。同时,整合全县猕猴桃品牌,重点扶持1—2个著名品牌,积极打造省级、国家级名牌,提升全县猕猴桃影响力。
(五)强化龙头引领,推进产业化经营。
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猕猴桃产业发展问题,建立健全
产业化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加工和流通项目,不断扩大终端产品销售份额,提高猕猴桃产业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生产水平,努力转变农业增长模式。
一是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鼓励发展制度健全、运作规范、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协会),积极开展生产、技术、劳务合作与互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猕猴桃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二是努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集群。支持圣源、齐峰等猕猴桃贮藏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果品预冷分拣等先进设备,延长鲜果贮藏期和货架期,实现对猕猴桃的四季加工、反季销售。鼓励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海洋、美源等加工企业开发果晶、果浆、果粉、果籽油、抗衰老保健品等功能性食品,促进猕猴桃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猕猴桃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大型猕猴桃贮藏、加工和运销企业,努力培育集基地建设、冷藏加工、分选包装、外贸出口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为加快推进全县猕猴桃产业化经营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