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苗木图片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苗木图片
1 / 2

棣棠花

日期:2016-03-18     点击:1156    展开全部     查看原图
棣棠花高120厘米冠幅80厘米












详细说明

灌木,单叶互生;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枝条终年绿色,花金黄色,非常绚丽,瘦果黑褐色,花期4-5月。落叶丛生小灌木,高1-2m。小枝绿色,无毛,髓白色,质软。

棣棠花

范成大

乍晴芳草竟怀新,谁种幽花隔路尘。绿地缕金罗结带,为谁开放可怜春。

棣棠花

别名:画眉槓、鸡蛋花、三月花、青通花、通花条、地棠、黄度梅、金棣棠、黄榆叶梅、麻叶棣棠、地团花、金钱花、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金旦子花。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Kerria

拉丁植物名:Kerria japonica (L.) DC.[Rubus japonicus L.]

棣棠花名字的由来:原产中国从云南到长江流域一直到秦岭山区,只是因为19世纪有个叫Kerr的西方人初是在日本接触到这种花,所以误认为原产地是日本,于是取名字Kerria并在后面跟了个joponica。

归经:肺;胃;脾经

中药化学成分

花瓣含柳穿鱼甙(pectolinarin)即5,7-二羟基-4,6-二甲氧基黄酮-7-芸香甙(5,7-dihydroxy-4,6-dimethoxyflavone-7-rutinoside)等。

功效:化痰止咳;利尿消肿;解毒

考证: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四川中药志》:棣棠的根和嫩枝叶与花同功,但药力较弱。

主治:咳嗽,风湿痹痛,产后劳伤痛,水肿,小便不利,消化不良,痈疽肿毒,湿疹,荨麻疹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3000m的山坡灌丛中。

各家论述

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祛风,润肺,止咳,化痰。

2.《四川中药志》:治久咳,消化不良;外洗小儿荨麻疹。

3.《湖南药物志》:治水肿。

采收和储藏:4-5月采花,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选方

①治久咳:棣棠花,蜂糖蒸服。(《四川中药志》)②治风丹,热毒疮: 棣棠花枝叶煎水外洗。 (《重庆草药》)③治风湿关节炎: 棣棠茎叶二钱, 水煎服。 (《云南中草药》)④治水肿: 棣棠花一钱,青木香一钱半,何首乌一钱,隔山消一钱,桑皮三钱,木贼一钱,通草一钱,车前子二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米,稀达3m。小枝绿色,圆柱形,无毛,常拱垂,嫩枝有棱角,枝条折断后可见白色的髓。

叶互生;叶柄长5-10mm,无毛;托叶膜质,带状披针形,有缘毛,早落;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长2—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上面无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沿脉或脉腋有柔毛。

花两性,金黄色,直径3—4.5厘米,大而单生,着生在当年生侧枝顶

棣棠花

端,花梗无毛;花直径2.5-6cm;萼片5,覆瓦状排列,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边缘有极细齿,先端急尖,有小尖头,无毛,果时宿存;花萼片花柱与雄蕊等长。 花瓣5 宽椭圆形,先端下凹,比萼片长1-4倍,黄色,具短爪。雄蕊多数,排列成数组,疏被柔毛;雌蕊5-8,分离,生于萼筒内;花柱直立。瘦果倒卵形至半球形,褐色或黑褐色,表面无毛,有皱褶。花期4-6月,果期6-8月。

功效分类:祛痰药;健脾药

性味:苦、涩;平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棣棠花及重瓣棣棠花的花或枝叶。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出处《中华本草》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更多>推荐苗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