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木名称 | 米经(cm) | 高度(cm) | 冠幅(cm) | 地径(cm) | 价格(元) | 单位 |
梨树苗 | 0.8 | 60 | 150 | 0.8 | 3.6 | 元/棵 |
梨树苗 | 1 | 50 | 80 | 1 | 2.3 | 元/棵 |
梨树苗 | 2 | 60 | 120 | 2 | 2.8 | 元/棵 |
梨树苗 | 2 | 80 | 180 | 2 | 3.9 | 元/棵 |
梨树苗 | 3 | 50 | 100 | 1 | 3 | 元/棵 |
进入初果期后,树形已基本形成,此时应对中心干落头开心,控制树高并改善上层光照条件 同时逐步清理各类辅养枝 为维持盛果期树稳定的产量,单株或单位面积上每年应保持一定的总枝量,其中长枝应占10-15%,并在树冠内外分布均匀 当枝组上果枝较多时,除适当回缩外,可按预备枝与结果枝(2-3):1的比例剪留果枝 做到大年树重剪长、中果枝,留作预备枝,同时轻剪生长枝促使成花;小年树基本不剪果枝,并充分利用中、长果枝和胶花芽枝结果,同时重剪生长枝,促使来年生长新梢而少形成花芽,减少大年的成花量 当骨干膏角度开张过大,致枝头下垂或大、中型枝组结果部位外移严重,后部光秃时,要及时回缩疏枝,抑前促后,使更新复壮,维持树势,延长盛果年限 对不同品种类型的短果枝群进行冬剪时,要依果台枝抽生的情况及其连续结果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 梨短果枝结果后,一般发生回-3个果台副梢(即果台枝),以2个居多 果台枝可长可短,也有不发的 此外,有的品种果台基部的隐芽也能抽生成枝,从而形成密集的短果枝群 当果台上抽生2个果台枝时,可保留1个,疏截1个,根据果台枝生长的强弱和花芽有无采用截长留短、一截一级或疏弱留壮,使交替结果,稳定产量 短果枝群上的分枝数不直超过5个,也不直使各芽同年结果,花芽叶芽比以2:3为妥 果台上如不发副梢的,可破果台或去果台修剪,促使下部发生更新枝 对易发枝过多形成簇生状短技群的品种要细致修剪,去弱留强,防止早衰 进入衰老期后,梨树内膛容易发生徒长技,可用来形成新树冠,继续结果 缺乏适当的徒长枝时,可选骨干枝的适当部位进行露骨更新、剪锯口下应留角度适宜的领头枝,加以短截,其下枝条也相应地进行短截,以提高复壮能力 梨隐芽寿命长,数量多,树冠更新的效果优
营养价值 梨果: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 根、枝叶、花有润肺、消痰、清热、解毒之功效 梨籽:梨籽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 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 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生长特点 幼树生长势强,结果后树势中庸,树冠开张,萌芽率低,成枝力弱 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成花容易,花量大,腋花芽结果能力强,改接后第二年结果 坐果率高,丰产 极易成花,早实性强,定植后二年结果,花粉量极少,需配置授粉树 适应性强,抗黑斑病、黑星病 栽培要点 平地肥沃壤土或砂壤土建园,丘陵山地需深翻改土,使活土层达60~80厘米,有水浇条件 严格配置授粉树,应选择2个以上品种,新世纪、绿宝石、新兴、大果水晶均为良好授粉品种 该品种成枝力弱,树冠紧凑,可适当密植,株行距宜选用2~3米×3~4米 树形采用基部三主枝改良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幼树应轻剪,通过摘心、刻芽、轻短截等促进发枝,拉枝培养树形 进入结果期后对连续结果的长枝及时回缩更新,以保证丰产稳产优质 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左右,追肥主要在花前(N)、春梢旺长期(N、P、K)和果实膨大期(P、K),追肥时结合灌水 严格疏花疏果,首先在花芽膨大期或结合冬剪疏掉过量花芽,花期疏花,疏果在花后20天内完成,每20~25厘米留一个果形端正、下垂的边果,产量控制在每公顷3.7万千克左右 为提高果实商品质量,需进行果实套袋 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黄粉虫、梨木虱、食心虫、黑星病、锈果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