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木名称 | 米经(cm) | 高度(cm) | 冠幅(cm) | 地径(cm) | 价格(元) | 单位 |
无花果苗 | 1 | 110 | 120 | 2 | 4 | 元/棵 |
无花果苗 | 2 | 120 | 80 | 1 | 3 | 元/棵 |
无花果苗 | 2 | 150 | 1100 | 2 | 5.3 | 元/棵 |
无花果苗 | 3 | 150 | 150 | 1 | 6 | 元/棵 |
无花果苗 | 4 | 180 | 180 | 2 | 7.8 | 元/棵 |
栽培技术 1、建园 (1)选址。 营建园地应选择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沙壤质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值7.2~7.5的地块;具有浇灌能力 ,做到旱能浇水,特别在发芽展叶期能维持树体对地上、地下水的需求;禁止与桃树连作;禁止无花果重茬栽 种;远离桑园。为获得春果,长江以南地区大田栽培必须采取防寒措施;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应采用保护地栽 培方式。 (2)土施生石灰。对土壤pH值偏低显酸性园片,建园整地时应撒施或穴施生石灰。撒施用量600~ 750kg/hm2 ,把生石灰均匀撒入地面,整地时掺入土壤中。施用量每穴250g生石灰与土、肥调匀,回填于树 穴中。在以后栽培中还应视园内土壤pH值变化状况,适当增加使用次数和用量,以满足无花果正常生长结果 对土壤钙质营养的需求。
中农矮生(B1011)。夏秋果兼用品种。由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引入我国,树势中庸,分枝角度大,年生长量0.7~1米,枝粗1.3~1.5厘米,树势开张,节间短,长约3~5厘米,分枝力较弱。果实个大长圆形,果形指数1.06。始果部位1~5节,成熟期7月下旬, 熟时果皮金黄色,有光泽,果肋明显,果顶部平而凹,果柄长0.5~1.0厘米,平均单果重68克。果肉粉红色、中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20%,味极佳接近纯甜,外形美观,品质极上,该品种极丰产,枝条节间短,结果能力强,始果部位低,枝条基部即可连续结果,且成熟期短,果皮金黄色,果肉粉红色,果微红,外形美观,味极佳,是早期抢占无花果鲜果供应市场的优良品种。其显著矮化丰产特性,适应在我国广大地区进行保护地密植栽培和良种产业化开发利用。主要缺点:因成熟较快不宜过熟采摘。 栽培特点:该品种因结果紧凑,枝条舒展,叶片深裂,树体通风透光极丰产。具有明显的矮化丰产特征,是密植、保护地栽培用首选,鲜食、加工用优良品种。
青皮 夏秋果兼用种,以秋果为主。秋果呈倒圆椎形,单果重60-80g,120g以上,成熟时为浅绿色,果顶不开裂,但果肩部有裂纹,果肉紫红色,中空,含可溶性固形物16%以上,风味极佳,该品种树势旺,树姿半开张,枝条粗壮,分枝较少,耐寒性中等,抗病力强,耐盐力较强。 用扦插。分株。压条繁殖,尤以扦插繁殖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