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栗苗种植技术:
一、板栗生态适应性
板栗对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栽培范围广。板栗适合微酸性至中性土壤,pH值在4.6-7.0之间,盐含量不超过0.2%。碱性土壤使叶片变黄并且生长不良。种植时,应选择低山。岳陵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向阳缓坡开园造林。阴坡不宜种植。
二、良种推广
南方大果型良种有(1)红毛早,产于湖北京山县。(2)刺大板栗,产于秭归。(3)早栗、中迟栗、羊毛栗、桂花香等产于罗田。(4)九家种,产于江苏吴县。(5)光顶油栗,江苏省植物所选育。
北方中果型良种有(1)金丰,产于山东招远县。(2)海丰、石丰,产于山东海阳县。(3)燕丰,产于北京怀柔县。(4)燕山红、燕昌,产于北京昌平县。
板栗为异花授粉树种,一般应选择与主栽品种开花期相同,成熟期一致的良种作为授粉品种,按5-8:1混栽。
三、培育壮苗
板栗苗砧木:以共砧应用较普遍常见,也有用野生板栗(二板栗)作为砧木,但茅栗和锥栗不能作为砧木,其嫁接苗不易成活。
种子处理:板栗种子害怕怕干、怕热、怕冻。选择种子后,用磷化铝杀死它们并用用100倍甲基托布津液杀菌。种子经过处理后,储存在干净潮湿的河沙层积贮藏。
播种:3月初至4月初,按行距33cm,株距16.5-20cm种植,要求当年实生苗茎粗0.8cm以上,苗高1m以上,根系发达,每667㎡木苗一万株。
及时嫁接:板栗枝条内有大量的单宁物质,嫁接不易成活。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一个良好的时期,并注意嫁接方法来提高成活率。秋季8-10月,适宜芽接。春季在发芽前20天,在树液尚未充分流通前可进行劈桩、切接。而采用皮下接,应当在新稍展叶,树液充分流动之后,应当在砧木发芽约20天后进行嫁接。接穗要在萌发前及早采回,接穗要在萌发前及早采回,也可在一定条件下储存在冷冻室中。
四、整地和造林
平缓坡地可全面整地,坡地应建成水平梯田,大型坡地应采取鱼鳞坑。种植密度一般为每667平方米栽22-33株植物,株距为56米至45米。造林前应施用基肥,选用2-3年生、根系完整的大苗。栽时根颈露于地面,不要栽得过深。栽后灌水,再覆土封窝。
五、栗林管理栗林管理
主要是抓好水土保持、水肥管理和修枝整形。在板栗树盘挖33cm深的沟,深施有机肥,板栗生长期内,应在2月-3月,6-7月和8-9月进行中耕除草,以促进生长结果,“春树、夏刨花、秋季刨地栗个大”。施用有效氮肥2-3次结合耕作。栗子空苞,这是由于缺硼造成的。在秋季和冬季施肥期间可施用0.5kg硼砂,或在开花期喷施0.2%尿素、0.2%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施肥。
板栗整形,一般采用主干疏散分层形,可使树冠疏散,透气性好,有利于树木生长和结实。整形时,定干高度约0.8m,主干继续伸展。作中央领导枝,选三个角度为60度的壮枝作为层主枝,层间距保持在30cm以内。随中央领导枝的生长,在距层主枝向上1m外选二个和层错开的分枝作第二层主枝,在距第二层主枝向上0.6m左右外选1-2个分枝作第三层主枝封顶。同时,在主枝上选留侧枝,层每一根主枝上各留3个,第二层各留2-3个,第三层各留1-2个。侧枝要上下交错,避免重叠。以后按疏删修剪法修剪,主要是疏除密生枝、细弱枝、病虫枝和枯死枝,其余枝条一般不修剪。

板栗树苗栽培:1、园地选择:板栗园一般建在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壤PH值5.5-6.5,土壤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切忌土壤粘重,低湿易涝、风大地方栽植。 2、栽植密度:栽植的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特性和技术措施而定。管理水平高且土地肥沃的栗园每亩可栽33株左右,山地、瘠薄地栗园每亩可栽60-110株。 3、授粉树的选配:板栗的自交结实率很低,因此需配臵授粉树。授粉树的花期要与主栽品种一致,授粉树株间距不宜大于20m以保证有效的花粉传播,授粉树的配臵有两种方式,确定一个主栽品种,配臵1-2个授粉品种,两者的比例为8-10:1;二是2-3个品种隔行或隔双行等量栽植,互为授粉树。 4、栽植时期与方法:板栗可在春、秋两季栽植。春栽一般在萌芽前20天前后,秋栽多在落叶后至封冻前20天。栽植的方法依立地条件和密度而定。土质深厚肥沃的栗园,密度小时挖定植穴,密度高时,挖定植沟(深度均为 8Ocm)栽植。土质差、土层浅、底土坚硬透水性差的地块,要挖1米见方大穴栽植。挖穴时底表土分开,穴内每株施有机肥30千克,加少量磷肥,与熟土充分拌匀填人穴内,灌水沉实。板栗苗根系恢复能力差,起苗时防止伤根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