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油香椿苗:特征特性 生长势较强。1年生枝粗壮,淡褐色;皮孔稀,长形,2年生枝褐色。嫩芽长7~12厘米,生长较开展,芽鲜紫褐色,有光泽;基部叶绿褐色,叶长8~20厘米,每芽有叶6~8片,叶间距小,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2,较粗,淡紫色,茸毛稀而短。小叶披针形,叶端短尖,叶较薄,叶缘具细锯齿,叶面光滑,叶背无茸毛,单芽重25克左右。10年生树一次可采椿芽15公斤,质脆,香味浓,风味稍次于黑油椿,含油脂多,品质佳。
黑油香椿苗:树冠较开展,老树皮淡褐色,呈条状纵裂和片状脱落。嫩芽长6~10厘米,生长较开张,芽暗紫褐色,有光泽,基部叶绿褐色,叶长8~20厘米,每芽有叶7~8片,叶间距小,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叶柄较粗,正面淡紫色,背面绿色,叶柄扁圆,中间突起,基部宽。小叶披针形,叶端尖,叶较厚,叶缘无锯齿,叶面光滑,叶背无茸毛。单芽重25克左右,10年生树,一次可采椿芽10公斤。芽脆,香味特浓,有特殊风味,含油脂多,品质佳。当地多用无性繁殖法、分株繁殖法或埋根繁殖法繁殖。一般在冬季挖直径1米,深80~100厘米的穴,早春定植时将苗木根系舒展铺开,填封细土,浇透水,覆土成馒头形,以利保墒。一般栽后20~30天浇水一次,并及时松土保墒。4月上旬开始采收。
青油香椿苗:生长势较强,树冠直立。一年生枝较细,绿褐色, 皮孔小,圆形。二年生枝青灰色。嫩芽长7~14厘米,生长较直立。幼芽紫红色,后渐变为青绿色,尖端微红,有光泽。基部叶鲜绿色,叶长12~22厘米, 叶间距较大,每芽有叶5~7片。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2,柄粗,茸毛稀而短。小叶披针形,叶端尖,较薄,叶缘具粗锯齿,叶面光滑,叶背无茸毛,单芽重20~25克。香味较淡,无苦涩味,腌制后肉质脆。

椿芽采收:香椿芽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白天18℃~24℃、晚上12℃~14℃),生长快,呈紫红色,香味浓。温室加盖草苫后40~50天,当香椿芽长到15~20厘米,而且着色良好时开始采收。茬椿芽要摘取丛生在芽薹上的顶芽,采摘时要稍留芽薹而把顶芽采下,让留下的芽薹基部继续分生叶片。采收宜在早晚进行。温室里香椿芽每隔7~10天可采1次,共采4~5次,每次采芽后要追肥浇水。
节温、湿度及光照温度调节据观察,棚温在25℃左右, 24小时嫩芽可长3—4厘米;而15℃情况下,只长1厘米;棚温超过35℃时,影响椿芽着色和品质。扣膜后10—15天是缓苗期,应着力提高气温,白天棚温可在30℃左右。经过1个多月的自然光温积累,芽子萌出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3—17℃,采芽期间气温以18—25℃为宜。视情况加盖草苫、纸被以增温或保温。
湿度调节:温棚中栽的苗木,根系吸水能力差,因而初期宜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栽植后要浇透水,以后视情况浇小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晴天还要向苗木喷水,以防失水干枯。萌芽后,空气相对湿度以70%为宜,湿度过大,不仅发芽迟缓,且香味大减,应及时放风排湿。光照调节:香椿喜光,应尽量选用无滴膜,白天及时揭开草苫、纸被,还要经常清扫膜上杂物,以增加光照,若光照过强,可适当盖草遮阳。
打顶促分枝:在采摘第2茬香椿时,将顶部同时摘掉定干(从离地面40厘米处打顶)。定干后喷洒15%溶液,为200—500ppm,以控制顶端优势,促进分枝迅速生长,达到矮化栽培。此后根据树型发育情况,及时打顶、打杈,确保树冠多分枝、多产椿芽,达到高产优质。水肥管理:香椿为速生木本蔬菜,需水量不大,以钾肥需求较高,每300平方米的温棚,底肥需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500公斤左右、草木灰75—150公斤或磷酸二氢钾3—6公斤、碳酸二铵3—6公斤。每次采摘后,根据地力、香椿长势及叶色,适量追肥、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