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1公分五月脆李苗哪里有卖

供应产品: 五月脆李苗
米径(cm): 80
高度(cm): 150
冠幅(cm): 100
地径(cm): 0.8
产品价格: 5.00元/棵
最小起订: 100 棵
供货总量: 1000000 棵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产地区域: 四川 成都
发货地址: 成都市彭州桂花镇红石桥村
发布时间: 2018-05-23 13:53
更新时间: 2021-04-11 07:30
发送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产品说明
基地实拍图
五月脆李苗五月脆李苗五月脆李苗
详情说明
 1公分五月脆李苗价格,1公分五月脆李苗哪里有卖 电话18780001035

五月脆李苗对环境条件的四种基本要求​

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影响李子苗物候期变化。 土温达4 ~ 5℃时新根开始生长,盛花温度在8 ~ 12℃时适宜,花芽分化期温度为20~25℃,落叶期温度为1·9 ~3.2℃。据调查,鲁中南和鲁西南地区, 3月上句花芽膨大, 3月下旬~4月初开花, 5月中、下旬生理落果, 7 ~8月果实成熟。叶芽于4月上旬萌发,新梢开始缓慢生长, 4月中、下旬生长迅速, 5月下旬停长, 7月开始二次生长及抽生副梢。 10月下句~11月上旬开始落叶。营养生长期为210~250天,果实发育期为55 ~155天。

一.温度

李树对温度的要求因种类和品种不同而异。 **李、 欧洲李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而美洲李比较耐寒。同是**李,生长在我国北部寒冷地区的绥棱红、绥李3号等品种,可耐一42 ~ -35℃的低温; 而生长在南方的携李、 芙蓉李等则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差, 冬季低于20℃就不能正常结果 。李树花期适宜的温度为12 ~ 16℃ 。不同发育阶段对低温的抵抗力不同。如花蕾期5.5 ~ 1. 1℃就会受害,花期和幼果期则为2.2~ -0.52℃。李树各器官中花芽的耐寒力弱。糖李、 红心李等花芽和新梢发生冻害。因此北方李树要注意花期防冻。李子苗花期遇到极端低温天气, 受冻程度会更重 。

二.光照        

五月脆李苗通风透光良好,则果实着色好,糖分高,枝条粗壮,花芽胞满_ 但李树一般在水分条件好,土层比较深厚,光照不太强烈的地方,也能生长良好。阴坡和树膛内光照差的地方果实成熟晚,品质差,枝条细弱,叶片薄。因此栽植李树应在光照较好的地方并修整成合理的树形, 对李树的高产、优质十分有利。            

三.水分      

五月脆李苗的根系分布较浅, 对土壤缺水或水分过多反应较敏感 。五月脆李苗属于抗旱性和耐涝性中等的果树。 李子苗因种类、 砧木不同对水分要求有所不同 。 **李则适应性较强, 在干旱和潮湿地区均能生长。 欧洲李和美洲李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 喜欢湿润环境。

 因此, 李子苗宜于山陵地栽培, 平原地栽李子苗​要注意排水防涝 。阴雨季节和多雨地区, 不仅易造成徒长, 也会引起采前落果和裂果,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涝栽培。暖湿地区起垄栽培,既可抗旱, 又能防涝, 应积极推广应用 。不同品种类型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如北方李较耐干旱, 适于较干旱条件栽培; 南方李比较耐阴湿,适应温暖湿润条件栽培 。选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条件, 做到适地适栽

四.土壤

五月脆李苗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太严格,在各种类型土壤上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对土壤的适应性以**李强, 几乎各种土壤上李子苗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 欧洲李、 美洲李适应性不如**李。 但所有李均以土层深厚的沙壤、中壤土栽培表现好。黏性土壤和沙性过强的土壤应加以改良。

优质五月脆李苗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褐腐病又称果腐病是桃、李、杏等果树果实的主要病害,在我国分布普遍。

(1)症状。褐腐病可为害花、叶、枝梢及果实等部位,果剩受害重,花受害后变褐,枯死,常残留于枝上,长久不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变褐,很快扩展全叶。病菌通过花梗和叶柄向下蔓延到嫩枝,形成长圆形溃疡斑,常引发流胶。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色霉丛。当病斑环绕枝条一周时,可引起枝梢枯死。果实自幼果至成熟期都能受侵染。但近成熟果受害较重。

(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溃疡斑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通过病虫及机械伤口侵入。在适宜条件下,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在贮藏期间,病果与健果接触,能继续传染。花期低温多雨,易引起花腐,枝腐或叶腐。果熟期间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易引起果腐,伤口和裂果易加重褐腐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消灭越冬菌源:冬季对树上树下病枝、病果、病叶应彻底清除,集中烧毁或深埋。喷药防护:在花腐病发生严重地区,于初花期喷布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无花腐发生园,于花后10天左右喷布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醚菌酯30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次。果噬熟前1个月左右再喷1~2次。

2.穿孔病:穿孔病是核果类果树(桃、李、杏、樱桃等)常见病害,分细菌性和真菌性两类。以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普遍,严重时可引起早期落叶。真菌性穿孔病又分褐斑、霉斑及斑点三种。

(1)症状:细菌性穿孔病为害叶,新梢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天气病斑背面常溢出黄白色粘稠的菌浓。病斑脱落后形成穿孔或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互相愈合,使叶片焦枯脱落 。枝梢上病斑有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两种类型。春季溃疡斑多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长的新梢上,产生暗褐色水浸状小疱疹,宽度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夏季溃疡斑则生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浸状暗紫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允水浸状,病斑形成后很快干枯。果实发病初起生褐色小斑点,后发展成为近圆形、暗紫色病斑。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浸状,干燥后病部发生裂纹。天气潮湿时,病斑出现黄白色菌脓。真菌性穿孔病,霉斑、褐斑穿孔病均为害叶、梢和果,斑点穿孔病则主要为害叶片。它们与细菌性穿孔病不同的是,在病斑上产生霉状物或黑色小粒点,而不是菌脓。

(2)发病规律:细菌性穿孔病病源细菌,主要在春季溃疡斑内越冬。在李树抽梢展叶时,细菌自溃疡病斑内溢出,通过雨水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果的皮孔侵入,幼嫩的组织易受侵染。5~6月开始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  霉斑穿孔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梢或芽内越冬,春季产生孢子经雨水传播,侵染幼叶嫩梢及果实。病菌在生长季节可多次再侵染,多雨潮湿发病重。褐斑穿孔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和枝梢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斑点穿孔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落叶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细菌性穿孔病1病叶,2病原孢子

(3)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清除病原:合理施肥、灌水和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生长季节和休眠期对病叶、病斑、病果及时清除,特别是冬剪时,彻底剪除病枝,清除落叶、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

②药剂防治:在树体萌芽前刮除病斑后, 全株喷布1:1:100~200波尔多液或波美4~5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从5月上旬开始每隔15天左右喷药一次,连喷3~4次,可用 40%福星8000倍液,或 37%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20公斤),波美0.3度石硫合剂等。据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在香蕉李上试验,采用清除病源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对细菌性穿孔病防治效果达89.2%~90.4%;单独药剂防治的,防治效果仅55.2%~57.2%。因此,必须清除病源与药剂防治并举,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细菌性根*病.细菌性根*病又名根头*肿病。受害植株生长缓慢,树势衰弱,缩短结果年限。

(1)症状。细菌性根*病主要发生在李树的根颈部,嫁接口附近,有时也发生在侧根及须根上。病瘤形状为球形或扁球形,初生时为黄色,逐渐变为褐色到深褐色,老熟病瘤表面组织破裂,或从表面向中心腐烂。

(2)发病规律。细菌性根*病病菌主要在病瘤组织内越冬,或在病瘤破裂、脱落时进入土中,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雨水、灌水、地下害虫、线虫等是田间传染的主要媒介,苗木带菌则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细菌主要通过嫁接口,机械伤口侵入,也可通过气孔侵入。细菌侵入后,刺激周围细胞加速分裂,导致形成*瘤。此病的潜伏期从几周到1年以上,以5~8月发病率高。

(3)防治方法。

①繁殖无病苗木,选无根*病的地块育苗,并严禁采集病园的接穗,如在苗圃刚定植时发现病苗应立即拨除。并清除残根集中烧毁,用1%硫酸铜液消毒土壤。

②苗木消毒用1%硫酸铜液浸泡1分钟,或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根3分钟。杀死附着在根部的细菌。

③刮治病瘤。早期发现病瘤,及时切除,用30%DT胶悬剂(琥珀酸铜)300倍液消毒保护伤口。对刮下的病组织要集中烧毁。

李树常见病害还有李红点病,桃树腐烂病(也侵染李、杏、樱桃等)、疮痂病等,防治上可参考褐腐病、穿孔病等进行。

(二)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桑白蚧,又称桑盾蚧

(1)为害症状。以若虫或雌成虫聚集固定在枝干上吸食汁液,随后密度逐渐增大。虫体表面灰白或灰褐色,受害枝长势减弱,甚至枯死。

(2)发生规律。北方果区一般一年发生2代,第二代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第二年5月开始在壳下产卵,每一雌成虫可产卵40~60粒,产卵后死亡。代若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孵化期较集中。孵化后的若虫在介壳下停留数小时后爬出介壳,分散活动1~2天后便成群固定在母体附近的枝条上吸食汁液,5~7天开始分泌白色蜡质介壳。个别的在果实上和叶片上为害。7孕狭8月上旬,变成成虫又开始产卵,8孕下旬第二代若虫出现,雄若虫经拟蛹期羽化为成虫,交尾后即死去,留下受精雌成虫继续为害并在枝干上越冬。

(3)防治方法。

①消灭越冬成虫,结合冬剪和刮树皮及时剪除、刮治被害枝,也可用硬毛刷刷除在枝干上的越冬雌成虫。

②药剂防治:重点抓住代若虫盛发期,未形成蜡壳时进行防治,目前效果较好的是亩旺特和速扑杀,其渗透力强,可杀死介壳下的虫体。

2.蚜虫为害李树的蚜虫主要有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三种

(1)为害症状。桃蚜为害使叶片不规则卷曲;瘤蚜则造成叶从边缘向背面纵卷,卷曲组织肥厚,凹凸不平;桃粉蚜为害使叶向背面对合纵卷且分泌白色蜡粉和蜜汁。

(2)发生规律。以卵在枝梢芽腋,小枝叉处及树皮裂缝中越冬,第二年芽萌动时开始孵化,群集在芽上为害。展叶后转至叶背为害,5月份繁殖快,为害重。蚜虫繁殖很快,桃蚜一年可达20~30代,6月份桃蚜产生有翅蚜,飞往其它果树及杂草上为害。10月份再回到李树上,产生有性蚜,交尾后产卵越冬。

(3)防治方法。

①消灭越冬卵,刮除老皮或萌芽前喷30%松脂酸钠。药剂涂干,50%久效磷乳油2~3倍液,在刮去老粗皮的树干上涂5~6厘米宽的药环,外缚塑料薄膜。但此法要注意药液量不宜涂得过多,以免发生药害。

③喷药:花后用 10%的吡虫啉3000倍液喷布1~2次。

3.山楂红蜘蛛(也称山楂叶螨)

(1)为害症状。以成、幼、若螨刺吸叶片汁液进行为害。被害叶片初期呈现灰白色失绿小斑点,后扩大,致使全叶呈灰褐色,后焦枯脱落。严重发生年份有的园子7~8月份树叶大部分脱落,造成二次开花。严重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并影响花芽形成和下年产量。

(2)发生规律。每年发生5~9代,以受精雌螨在枝干树皮裂缝内和老翘皮下,或靠近树干基部3~4厘米深的土缝内越冬。也有在落叶下、杂草根际及果实梗洼处越冬的。春季芽体膨大时,雌螨开始出蛰,日均温达10℃时,雌螨开始上芽为害。是花前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初花至盛花期为雌螨产卵盛期,卵期7天左右,代幼螨和若螨发生比较整齐,历时约半个月,此时为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进入6孕旬后,气温增高,红蜘蛛发育加快,开始出现世代重叠,防治就比较困难,7~8月份螨量达高峰,为害加重,但随着雨季来临,天敌数量相应增加对红蜘蛛有一定抑制作用。8~9月间逐渐出现越冬雌螨。

(3)防治方法。

①消灭越冬雌螨,结合防治其它虫害,刮除树干粗皮,翘皮,集中烧毁,在严重发生园片可树干束草把,诱集越冬雌螨,早春取下草把烧毁。

②喷药防治:花前在红蜘蛛出蛰盛期,喷 阿维•达 瞒灵1500倍液,也可用杀螨利果、霸螨灵等防治;花后1~2周为代幼、若螨发生盛期。用5%尼索朗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效果甚佳。打药要细周到,不要漏喷。

4.卷叶虫类为害李树的卷叶虫以顶卷、黄斑卷和黑星麦蛾较多。

(1)为害症状。顶梢卷叶蛾主要为害梢顶,使新的生长点不能生长,对幼树生长为害极大,黑星麦蛾、黄斑卷叶蛾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卷叶。

(2)发生规律。顶卷、黑星麦蛾一年多发生3代,黄斑卷3~4代,顶卷以小幼虫在顶梢卷叶内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和趋糖醋性。黑星麦蛾以老熟幼虫化蛹,在杂草等处越冬,黄斑卷越冬型成虫在落叶、杂草及向阳土缝中越冬。

(3)防治方法。顶卷应采取人工剪除虫梢为主的防治策略,药剂防治则效果不佳。黄斑卷和黑星麦蛾一是可通过清洁田园消灭越冬成虫和蛹;二是可人工捏虫;三是药剂防治,在幼虫未卷叶时喷灭幼脲三号或 52.25%农地乐1500倍液。

5.李实蜂李实蜂在华北、西北、华中等李果产区均有发生,某些年份有的李园因其危害造成大量落果甚至绝产。

(1)为害症状。幼虫蛀食花托和幼果,常将果核食空,果长到玉米粒大小时即停长,然后蛀果全部脱落。

(2)发生规律。李实蜂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夏、越冬。春季李萌芽时化蛹,花期成虫羽化出土。成虫习惯于白天飞花间,取食花蕾,并产卵于花萼表皮上,每处产卵1粒。幼虫孵化后,钻入花内蛀食花托、花萼和幼果,常将果核食空,虫粪堆积于果内。幼虫无转果习性,约30天左右成虫老熟脱果,落地后入土集中在距地表3~7厘米处结茧越夏、越冬。

(3)防治方法。

①成虫羽化出土前,深翻树盘,将虫茧埋入深层,使成虫不能出土。

②成虫期喷药:在初花期成虫羽化盛期树冠、地面喷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可有效的消灭成虫。

③在幼虫脱果入土前或成虫羽化出土前在李树树冠下撒2.5%敌百虫粉剂。每株结果大树撒0.25公斤。

④摘除被害果并清除落地虫果集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