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实拍图



详情说明
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种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1]
柳树的得名源自柳树的木头作业法。木材至今仍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材料,古代工具简陋,伐取粗大树干非常困难,而用伐取两寸来粗的树枝则比较方便。因此,先民所用木材主要是两寸来粗的枝干。在长期使用中,人们会发现,柳树伐过枝干后,茬口处能够萌生新枝条,而且新枝通直,更利于使用。在我国乡土树种中,柳树萌枝能力最突出。因此便形成了对柳树的头木作业,在一定高度截去树冠,促进新枝萌生,每隔几年伐取枝条利用。头木作业的结果是保留树干,以便持续利用枝条。这就柳树得名的所在。“柳”字与“留”字读音相同,“柳树”就是“留树”,表示保留树干以便再次利用的一类树。
垂柳 3 棵 7~12
垂柳 4 棵 15~25
垂柳 5 棵 26~40
垂柳 6 棵 40~55
垂柳 7 棵 60~85
垂柳 8 棵 75~120
垂柳 9 棵 110~150
垂柳 10 棵 130~170
垂柳 11 棵 170~220
垂柳 12 棵 210~270
垂柳 13 棵 260~350
垂柳 14 棵 300~450
垂柳 15 棵 380~550
黄金柳树 2 2~4
黄金柳树 3 3~8
黄金柳树 4 12~23
黄金柳树 5 20~55
黄金柳树 6 35~70
黄金柳树 7 70~110
黄金柳树 8 90~140
黄金柳树 9 120~170
黄金柳树 10 140~230
黄金柳树 12 260~400
黄金柳树 13 280~480
黄金柳树 14 350~550
黄金柳树 15 400~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