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一年皂角苗价格 哪里有皂角苗

供应产品: 一年皂角苗
高度(cm): 50
冠幅(cm): 112
地径(cm): 0.4
产品价格: 0.58元/棵
最小起订: 1000 棵
供货总量: 60000 棵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 天内发货
产地区域: 山西 运城
发货地址: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城
发布时间: 2018-08-20 12:59
更新时间: 2022-03-04 08:02
发送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产品说明
基地实拍图
一年皂角苗
详情说明
一年皂角苗!!哪里有皂角苗=?=皂角苗价格


阳春三月,百花吐蕊。走进织金,无论是星罗棋布的种植大棚,还是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低头劳作的群众将一幅幅“人勤春早”的图画描绘得淋漓尽致。

织金县上坪寨乡中山村一个名为克老坝的宽阔坝子,2016年以前,这片土地主产水稻和油菜。如今,坝子上满目碧绿的香葱一眼望不到边,三五成群的务工人员围坐在一起分拣着香葱,让这片坝子如赶集般热闹。“以前亩产值在2000元左右,现在种植香葱每亩年总产量可达1.5万斤,亩年产值在一万元以上。”作为基地做工小组带班人员的余文红一边熟练地将分拣好的香葱过秤,一边笑吟吟的向笔者解释。

2016年12月,织金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上坪寨乡投资建设香葱种植基地,通过考察调研,中山村的克老坝摇身变成远近闻名的香葱基地。目前,香葱基地共涉及该乡上水、中山、坡脚三个行政村,种植规模已达2000亩。

中山村主任曹永介绍说,基地每天早晨将20多吨香葱运到贵阳,基本上半个小时就一抢而空。基地赚钱,村民的收入也随着提高,目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每亩每年500元的补助流转土地后进行统一管理,再为村民提供务工岗位,让其实现家门口就业。自2017年4月份开始种植香葱以来,基地每天都有近400名村民到基地务工,惠及上坪寨乡14个村民组的半数以上。

据了解,为降低分散种植的风险,让农户收益化,公司负责基地香葱的生产、销售,合作社负责村民的劳务运输,既解决了销售途径的后顾之忧,也保证了村民长期务工的需求。

现年61岁的金开林是中山村的贫困户,家里有2口人在基地务工,每个月都能领到近4000元的工资。“只要有活干,脱贫就没问题。”正在中途休息的金开林吧嗒吧嗒地吸了几口旱烟后,笑呵呵地说,“以前很多人都想争低保,现在我们这些贫困户也能自力更生咯。”

据了解,目前织金县依托县农发公司平台,引进正邦集团、勐海农业、湖北裕国菇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现已有486家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1.12万户3.89万人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全县已培育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3000余个,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和每个行政村(社区)都有一个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农旅结合“花果园”

官寨乡麻窝村的樱桃花似乎一夜之间就铺满了整个山谷。漫山遍野的花朵洁白似雪,枝头上一团团、一簇簇的樱桃花将麻窝村点缀得银装素裹。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徜徉在烂漫的樱花林里,呼吸着一路芬芳,迷醉在这片花的海洋。沁人心脾的美景惹火了官寨乡的乡村旅游,成了织金乡村旅游的一张烫金名片。

“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薄,麻窝村以前种苞谷的时候每亩只有4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种上玛瑙红樱桃后,保守计算每亩地至少也有7000余元的收入,这还不算卖特产、卖小吃的收入。”57岁的村民陈启乾说,吃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全村现在没有哪个愿意像过去一样种植传统玉米。

曾经,麻窝村是穷山旮旯里极贫村的典型,村民们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艰难度日,全村人均年产粮不足100公斤,纯收入不足200元。由于观念落后,想着改变穷苦面貌的村民“抓天无路”,既想富,又怕穷折腾,所以大多村民都抱着“看看再说”的思想。

在政府的宣传指引下,村民陈启安成了全村个“吃螃蟹的人”。尝试着在自家地里种下的几株樱桃苗,当年开花结果,3年后进入盛产期,居然卖出好价钱,看到效益的村民跃跃欲试。“如今,我们村农业产业已形成“樱桃主打、桃柑跟上、草莓添翼、矮秆补缺”的产业结构模式,95%的土地完全退出传统玉米种植;全村经济结构形成“经果为头、旅游为翼”大好局面,‘春赏花、秋摘果”成了麻窝村的生活常态,真正让麻窝村成了‘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变为农旅结合的‘花果园’。”麻窝村党支部书记陈凌峰补充说,为了将优势做强、特色做优,麻窝村除了种植樱桃,还分别栽种了柑橘、艳红桃等,弥补樱桃采摘期短的缺点,四季花果不断,同时,还在林下套种早熟豌豆、蚕豆、荞麦等矮秆作物,限度增加农民收入。

为进一步推动麻窝村的乡村旅游,把该村打造成佳“乡村旅游目的地”,2011年前,全县投入400万元为麻窝村修通了近2公里的通村油路、1.5公里的旅游公路、1.3公里旅游步道和近6公里的连户便道,建起了苗族风情场和对歌亭。此外,在帮扶部门的资助下,借助“渴望工程”的实施修建了一座小型提灌站和一个储水窖,解决了全村近千人的饮水问题;借助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将全村150户农户房屋改建成了粉墙碧瓦的黔西北民居;在组织部门的帮助下,投入20多万元建起了远程教育站点和图书室。

皂角种植“绿银行”

3月8日,织金县猫场镇村民沈堂能正顶着春日骄阳薅着自家地里的皂角树,遮阳帽下古铜色的肤色上,不时流下滴滴汗水,显示着他坚韧的“农民本色”。

“种皂角树虽然前3年看不到效果,但第3年至第5年亩产刺6—10公斤,每年亩产值为600—1000元,丰产期亩产刺100公斤以上,亩产值5000元以上,同时亩产皂荚1100公斤,可加工皂角米110公斤,亩产值8800元以上,说皂角产业是我们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一点也不为过。”60多岁的沈堂能有着自己的经济账,对于不种玉米改种皂角苗的做法打心底里支持。

皂角精是皂角籽的加工成品。一直以来,织金县皂角精倍受客商青睐,远销台湾、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等地。随着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猫场镇一度成为西南地区的皂角精加工基地。“每年需外购皂角籽2250余吨,购置价约11万元/吨,加工成品900余吨,市场均价360元/公斤,年销售总额3.24亿元左右,利润约4000余万元。”猫场镇党委书记李劲松说,由于原料的紧缺,猫场镇经销商每年都会前往河南、湖北、山东、山西等盛产皂角之地收购原料,经当地群众加工后再远销出去,每年的加工费高达3600余万元。

截至目前,猫场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公司+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整合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公司投资800余万元参与共同建设发展的方式,在猫场镇高克村、补花村、窑上村发展种植皂角5000余亩;基地由公司统一购置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建立基地、统一规划管理,产品由公司协助农户组织对外销售。项目建成投产后,产生收益按公司30%,农户60%,村集体10%的比例进行分成。

为了有效增收,以短养长是好的方法。目前,该镇采取林下套种辣椒、魔芋、马铃薯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辣椒亩产1500公斤,产值3000元;魔芋亩产1500公斤,产值2500元。”李劲松的扶贫精准帐算得很是精细。

据介绍,猫场镇目前皂角树种植已达12000余亩,分布在全镇28个村(居),盛产期亩产值可达13800元,可带动农户3216户12586人(贫困户724户3438人)实现增收致富。

大棚产出“翡翠玉”

织金县马场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做出了大棚产出“翡翠玉”的生动实践。

集中连片的种植大棚蔚为壮观,青翠欲滴的棚内蔬菜竞相生长,三五成群的务工人员有条不紊。在育苗棚,各种类别的蔬菜幼苗娇嫩碧绿,几个中年妇女在苗床边俯着身子,聚精会神地干着“育苗”的活儿。

村民王志群像很多当地人一样,以前无奈选择外出务工。现在,她在家门口的大棚内干活,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娃儿和老人,“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

陈朝学家一直以种植水稻和油菜为主,家里的四五亩土地一直都是种得多、收得少。现在以每年每亩700元的价钱流转给基地,“每年能拿到3000多元的流转费,在基地务工每月还有2500—3000元的工资,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种转变。”

大棚蔬菜一年四季都能种植,通过现代先进农业技术,突破了以前“望天吃饭”的局限。马场镇党委书记田明说,马场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是恒大集团对口帮扶项目,位于马场镇大陌村、台子村,涉及7个村22个村民组,占地约2000亩,总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台子、磨支、沙冲三个肉牛养殖场基地、1500个蔬菜大棚基地、育苗中心和饲料加工厂、接待中心、观景台,项目基地建成后,可覆盖全镇所有贫困户。截至目前,台子养殖场、磨支养殖场、布底养殖场、育苗中心、饲料加工厂、园区公路、临时观景台已完成,河道治理正在修建,大棚累计立骨架1061个,覆膜完成1061个,育苗24栋,主要有油麦菜、黄瓜、西红柿、意大利生菜、黄白、上海青、菠心苦菜等,前期种植30栋已丰收并销售,完成土地征地流转1662亩,所有工程预计在6月底全部完工。

菌类栽培“好山珍”

在织金县茶店乡500亩竹荪扶贫示范基地,一个个条形的茅草棕色大棚连片延伸,棚外的空地上,数十处竹荪细木加工有条不紊;大棚内上百工人或垒土或栽培,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基地所处的群丰村辖10个村民组605户24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22户461人,主要经济来源为传统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该乡党政领导经过反复思考论证、对比,终选择了“菌中皇后”这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

“一是土地流转增收,项目累计流转土地500亩,期限为2年,流转费每亩每年400元,共计40万元,由合作社一次性付清;二是“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用村集体经济50万入股合作社,1年分红3万元;三是提供就业增收,种植1亩竹荪约需使用劳动力130人(次),按现行劳动力市场价格,可产生劳务收入130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800元,1亩土地农户可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获得收入13800元。”茶店乡党委书记李华说,种植竹荪效益是玉米种植等传统农业的20倍以上。

一花引领百花红。除了竹荪,织金县板桥镇占地145余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同样吸人眼球。涵盖了该镇红光、白果、箐龙三个村的170个大棚坐卧于群山下,让宁静的山间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

进入大棚,平整松软的泥土里,细柔的菌丝从一个个等距离摆放的菌包周围蔓延开来,将泥土表层染上一层淡淡白色。有的羊肚菌已在室温的笼罩下破土而出,棕帽白身的体姿似少女般妙曼玲珑。

“羊肚菌种植是一项占地少、投资低、收入高、环保无污染的致富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致富具有独特优势”。看着大棚里走势良好的菌丝,作为基地负责人的云南海冠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飞莺介绍说,羊肚菌种植项目周期短、见效快,通常每年11月至12月间种植,来年2月就开始出菌,一直可采摘到4月底。
白果村张青元种了一辈子苞谷,对传统种植收益了如指掌。“一亩地可收苞谷600斤,洋芋300斤,价值在850元左右,起早贪黑不说,减掉劳动力收入就‘除了锅巴不得饭’,基本上就没有赚头了。”如今,张青元家几亩土地全部流转建了大棚,每年每个大棚可拿到2500元的保底分红,老俩口在基地务工每天每人还有80元收入,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联系方式:13653596966 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