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西北苗木网

艾草可以辟邪吗?

日期:2018-03-19     浏览:5359    

全草被灰白色柔毛,高二、三尺,茎叶有香气,茎基部圆形带紫,上部有棱。叶互生,长者四、五寸,腹面绿色,背面带灰白色,叶片羽状分裂,裂片上又有分裂,叶基裂片似托叶,无叶柄,开花时枝生叶披针形。

艾草的生长环境

艾草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田边、地头、山坡、荒地均可选择为种植地,以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为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等进行合理布局。

艾草的栽植注意事项

1、栽植密度:通常在2~3月,苗高5~10厘米,选地面潮湿时,从母株茎基分离的幼苗,按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栽苗,每穴2~3株,覆土压实。栽后2~3天内如果没有下雨,要滴水保墒。栽植150株/平米,平均每株产干艾叶4克,单产干艾叶5250千克/公顷左右。

2、土壤耕整:一般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深度15厘米,6月中上旬蕲艾采收后翻晒园地,清除残枝败叶,疏除过密的茎基和宿根,深度15厘米。

3、肥料施用:艾草栽植成活后,苗高30厘米时施用尿素90千克/公顷作提苗肥,阴雨天撒施,晴天叶面喷施,11月上旬施入农家肥、厩肥、饼肥等作为基肥。

5、水分管理:厢面整成龟背形,使排水沟通畅。干旱季节,苗高80厘米以下叶面喷灌,苗高80厘米以上时全园漫灌。

艾草可以种在家里吗?

由于艾草植株很高,最高的时候可以长到大概2米多,再加上艾草具有比较浓的气味,所以家里还是不太适合养殖艾草的。

艾草精油的作用

1、缓解痛经:取5滴左右在下腹部进行按摩,可以温经脉促进腹部血液循环,具有很好的通经效果,缓解由于宫寒引起的经痛问题(可在经期使用)。

2、肩周炎:取10滴左右于肩颈部进行按摩,能够有效缓解肩颈酸痛。

3、镇咳化痰:取2滴在喉部、5滴在胸部进行按摩,可以化痰、缓解咳嗽。

4、促进消化:取5滴左右在腹部进行按摩,能有效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5、提升免疫力:取20滴左右按摩尾椎以及脊柱2侧,或者各取5滴左右于脚底按摩并且配合泡脚,长期使用能够补气、有效提升免疫力。

艾草洗脸有那些好处?

1、驱寒:艾草具有温经活血、祛湿驱寒、消肿散结的作用,对于因为受寒导致的身体酸痛,因为过敏造成的皮炎和湿疹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2、消炎:用整株的艾草浸泡在热水中就可以用来洗脸,对于患有皮炎、湿疹的脸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3、副作用: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艾草煮水洗脸,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对神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艾草煮水不能长期用来洗脸。另外,如果发烧或者高血压病人最好是不用艾草的。

艾叶和艾草的区别

1、艾叶和艾草是同一种植物,最多可以说艾叶是艾草的叶子。

2、艾叶对女人有益而号称女人草,对女人的痛经、小腹胀痛、手脚冰凉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可以用热水浸泡艾叶进行泡脚可以缓解女性的妇科问题。

3、艾叶可以燃烧后熏身体上的穴位有暖宫舒缓脊柱的好处,同时还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许多消炎镇痛杀菌的中药方经常有艾叶这一味药材。但是,艾叶的过度使用也会造成中毒,中毒症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

艾草孕妇可以吃吗?

1、活血:艾草孕妇可以吃。在孕后期时候,孕妇不能经常性的起来走动的时候,这时候身体的血液循环会降低,会导致局部的酸痛,食用艾叶可以帮助孕妇痛经活络、血液循环。

2、驱寒:艾叶可以祛寒,孕妇长时间在屋子中,照射不到太阳,身体就泛寒,我们常说在阴凉处舒服就是阴凉处有一定的寒气,所以食用艾叶可以帮孕妇祛寒。

3、安胎:艾叶能够补充气血、安胎、防止流产,孕妇食用比较好的,但是量要控制住。

艾草辟邪的说法

每逢端午,民间都有挂艾叶的习俗,也就是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将艾草挂在门口,或是用艾草做成老虎的样子挂在门上,用以辟邪驱灾,祈求百福。史书记载,“端午插艾”、“手执艾旗招百福”“悬于门上,以祛毒气”,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关于艾草的美好愿景,期盼通过艾草,能够让自家驱邪避害,多福安康。

艾草的食用方法

1、立春吃艾米果: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每逢立春时分赣州客家人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习俗。艾米果的形状与饺子有点像,但体积更大内有馅,美味可中可当主食。

2、清明吃艾草糍粑: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再将之蒸熟即可。

艾草的生长环境

艾草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田边、地头、山坡、荒地均可选择为种植地,以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为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等进行合理布局。

 
免责声明: 如果本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西北苗木网的图/文等稿件,均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的立场和观点,仅供参考。他人从本网转载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
更多>同类苗木品种
推荐苗木品种